“新管家”在小區出入口裝上了交通起落桿和減速帶,車輛進出有序,人車分離,更加安全。
上周六,延慶大風、降雪,室外氣溫降至零下10攝氏度。川北西社區5號樓的齊佩老人家里,暖意融融,“來,您摸摸,20年了我家暖氣頭一年這么熱!”老人摸著暖氣片,開心地笑著。
川北西社區是個多年失管的老居住區,最近三年,齊佩家的暖氣片進水管總是不通暢,每年都是將就著用。今年供暖季前,小區聘了個“新物業”,齊佩一個電話打到物業,工作人員立即上門查看、拆管疏通、配裝新管……供暖開始,老人終于迎來暖冬。“以前跑冒滴漏壓根兒沒人管,如今一個電話,‘管家’分分鐘上門。”齊佩對“新管家”贊不絕口。
川北西社區共有26棟樓、1228戶居民,小區建設時間從1986年至2005年,跨越了近20年,產權單位涉及延慶區經信委、市政、郵局、住建委、醫院等近20家。產權單位雖多,但“九龍治水”,居民遇到個事,產權單位誰也不抻頭,久而久之,川北西社區成了“失管樓”。
不僅僅是川北西,延慶的“失管樓”共有173棟,涉及居民1.8萬人。去年開始,延慶區對這173棟“失管樓”進行物業管理權移交,為他們逐一尋找靠譜的“新管家”。川北西社區隸屬香水園街道,街道引導居民成立業主委員會,初步為社區篩選出一個物美價廉的物業公司。但川北西社區里是各單位的“福利房”,20年來,大家基本沒交過物業費。10年前,川北西社區也曾嘗試引進物業,可當時物業一上來就收費,物業費不少,服務卻跟不上,居民們一怒之下,集體辭退了物業。聽說這次又聘新物業,有的居民甚至說,“先掏錢?那這‘新管家’不要也罷。”
不過,這次是“先嘗后買”。街道不搞一刀切,物業也不急著收錢,先讓居民們“免費品嘗”管家服務。
“準物業”上崗,免費服務。居民家,跑冒滴漏,一個電話,物業快速上門維修。由于年久失修,小區里12棟樓的樓頂常年漏水,一到雨季,50多戶頂層居民就遭遇“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準物業”先后兩次對12棟樓的52處漏雨點挨個檢測,并公開維修方案聽取居民意見。居民簽字同意后,經過兩個月的施工,屋頂修好了,去年雨季,居民們踏踏實實。
大事小情都管得不錯,“準物業”漸漸贏得了居民們的心。“經過小半年的‘免費品嘗’,近80%居民同意聘用這家物業當‘新管家’。”業主委員會主任李道通說,去年11月,業委會正式與物業公司簽訂協議,物業公司還主動提出再為居民免費服務至2020年年底。
一年來,川北西變了樣——小區四個出入口裝上交通起落桿,幾十處私搭亂建的小棚拆除了,亂栽亂種的玉米、蔬菜被馬蓮、鳶尾等美花香草替代……老人們在小區里散步遛彎兒,孩子們在空地上撒歡兒玩耍……
不僅僅是川北西社區。“新管家”上任后,30歲樓齡的火車站小區18天里華麗變身:道路平了、花園美了、停車有序了,曾經搬回鄉下的居民又搬回來了;“新管家”為勝芳園小區出入口裝上智能道閘、實現掃碼進出,困擾小區多年的外來車亂停問題解決了……
截至今年7月31日,延慶區173棟“失管樓”中,52棟通過“先嘗后買”引入規范物業管理,其余121棟則由街道組織應急物業托底管理,全區實現小區管理無盲區。
“先嘗后買”值得一試
老話講,“先嘗后買,方知好歹”。川北西社區的例子正驗證了這句老話。
這一次引入“新管家”,起初,居民們并不接受。但“先嘗后買”后,居民們吃下“定心丸”。物業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居民的信任,居民也真切感受到專業物業服務給生活帶來的舒適便捷,逐漸接受“花錢買服務”的方式。目前,川北西社區物業開始收費,據先期統計,居民自愿繳費率達到70%。
像川北西小區這樣的“失管”小區,本市還有一些。老舊小區創新物業管理,川北西小區的“先嘗后買”,值得一試。從“先繳費再服務”到“先嘗后買”的轉變,正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關鍵詞: 管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