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疫情“黑天鵝”事件打破了我們正常的生活和經濟節奏,各行各業幾乎都承壓前行,彩電行業也不例外。據奧維云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達4450萬臺,同比下降9.1%,零售額規模1209億元,同比下降11.7%。
其實,2020年彩電行業出現“量額齊跌”的現象是在預料中,也在預料之外。近年來,我國彩電行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自2017年以來,正式進入存量時代,彩電行業已經連續幾年出現“量額齊跌”的景象,2020年保持這種情況也不意外。
但是,出現這樣大幅度的“量額齊跌”現象又在預料之外,2019年我國彩電零售量同比下降2.0%,2020年下降幅度達到驚人的9.1%,這對彩電行業來說并不是好事。雖然大部分原因歸結于疫情影響,但是彩電行業依然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2020彩電行業承壓強行,量額齊跌,但在市場方面也呈現了一些變化。
變化一:液晶面板迎來上漲周期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關注液晶面板的價格走勢,只知道彩電品牌都在打價格戰,液晶電視也變得越來越便宜。殊不知,彩電品牌打價格戰的底氣是來自液晶面板的價格持續下降,這一占據彩電近80%成本的部件價格下行,彩電知道隨著價格戰也越來越便宜。
但是,進入2020年以來,液晶面板迎來持續上漲周期。2020年一季度,液晶面板迎來小幅上漲,但是4、5月份迎來回落,從6魚粉開始,面板供需關系緊張,面板價格開始進入持續上漲周期,短短將近一年時間,液晶面板價格上漲近70%。
行業人士預計液晶面板在2021年漲幅將回暖,將在價格高位持續一段時間,然后最終回到平穩狀態,這與全球液晶需求及格局密不可分。
一是疫情打亂企業生產節奏,加上供應鏈材料價格上浮,帶動價格上漲;其次,疫情使居家辦公、學習以及娛樂需求增加,增加液晶顯示產品的需求;最后,三星、LGD等未來將推出液晶面板生產,競爭減少,將為趨于穩定。
變化二:彩電需求向更新換代需求轉變
中國市場經過60多年的發展,行業從增量市場的新增需求和二次購買需求向存量市場的更新換代需求轉變,中國彩電需求動力換擋,行業需求模型從啞鈴型向紡錘型轉變。
過去,彩電價格并不便宜,并不是每家每戶都有彩電。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收入不斷增加,買臺電視已經變得非常容易。自液晶渠道CRT時代開始,彩電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期,而且隨著彩電價格越來越便宜,電視機會已經普及。
電視作為家庭必備產品,相信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臺電視,隨著智能電視時代的來臨,更新換代需求成為當前彩電行業需求的主動力,而且二次購買需求增長進一步增加,將成為未來新一輪的彩電增長點。
變化三:消費行為向線上轉移
2020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也是線上市場非常紅火的一年。年初的疫情來襲,線下市場幾乎處于停滯狀態,而線上銷售卻迎來爆發式增長,企業紛紛轉戰電商平臺,通過直播賣貨、社交平臺帶貨等方式,轉型線上銷售。
據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彩電線上渠道零售量占比高達64%,較去年同期增長6.4%,零售額占比50.4%,較去年同期增長10.2%。線上消費成為主流的同時,電商平臺也在積極謀局下沉市場,完善三四線網絡進一步拓展市場。
變化四:大尺寸化趨勢保持增長
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大尺寸化進程繼續,65英寸以上產品占比25%,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5%;2020年全年平均尺寸52.4英寸,增長了1.5英寸。
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0年55寸液晶電視以29.5%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65英寸以上產品占比25%,同比增長6.5%,以同比2.8%的增速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尺寸。一線電視品牌包括三星、海信、創維、TCL以及互聯網品牌小米、樂視等,主流產品尺寸覆蓋從55、65、75英寸,大尺寸已經成為未來不可逆的趨勢。
變化五:由價格戰向價值戰轉變
2020年,液晶面板價格迎來持續上漲,終端售價也迎來大幅上漲,少則300~500元的漲幅,多則上千的漲幅,面對不斷上漲的價格,彩電行業明顯顯得驅動力不足。
或許是因為面板價格的不斷上漲,亦或是國內彩電行業創新驅動力不足,彩電整體品質正在不斷提升。特別是以量子點、OLED、激光等創新顯示產品在今年的熱度大增,特別是激光電視更是實現逆勢增長,成為唯一正增長的彩電品類。
除了在創新顯示技術上的看點之外,彩電細分市場也迎來逆勢增長,比如社交電視、游戲電視、教育電視等細分品類,場景細分將是彩電行業未來的趨勢。這一趨勢也將帶動彩電行業由價格戰向價值戰轉變。
雖然2020年我國彩電行業承壓前行,但是2021依然充滿機遇。奧維云網預計,2021年我國彩電市場需求仍處于盤整期,市場規模將大大4396萬臺,同比下降1.2%;價格戰改善,市場回歸結構改革,零售額規模1311元,同比增長8.4%。
關鍵詞: 彩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