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布了最近編制的《合肥市2021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市本級)》,并經市土地管理委員會2021年第三次主任(擴大)會議研究通過。今年市區住宅用地計劃供應660公頃,為滿足居民剛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2021年度合肥市適當增加熱點區域和城市新區供應量,穩定市場預期。
適當增加熱點區域和城市新區供應量穩定預期
2021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市本級)編制的范圍為瑤海區、包河區、蜀山區、廬陽區、高新區、經開區、新站高新區和濱湖科學城,計劃供地期限為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合肥市2021年度市本級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總量為2633公頃。其中商業服務業用地供應計劃為107公頃,占計劃總量的4.06%;最受關注的2021年度市區住宅用地計劃供應660公頃,其中商品住房用地373.3公頃;拆遷安置用地226.7公頃;租賃住房用地60公頃(單列),均為市場化租賃住房用地。
各區域的商品住宅用地供應分別為:濱湖科學城50公頃,包河區73.33公頃,蜀山區36.67公頃,廬陽區36.67公頃,瑤海區40公頃,經開區60公頃公頃,新站區43.33畝,高新區33.33公頃。
為滿足居民剛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2021年度合肥市適當增加熱點區域和城市新區供應量,穩定市場預期。在區域分布上,城市建成區計劃供應356.67公頃(商品住房用地186.7公頃,拆遷安置用地135.3公頃,租賃住房34.67公頃),城市新區計劃供應303.33公頃(商品住房用地186.7公頃,拆遷安置用地91.3公頃,租賃住房25.33公頃),達到均衡合理布局,促進職住平衡。
進一步加大住宅用地供應
合肥將優化產業用地供應,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先安排民生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項目用地,擴大保障性住房、養老、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用地供應,重點保障駱崗生態公園、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東部新中心、空港經濟示范區、運河新城、自貿區等重點發展片區用地供應。
其中明確提出,統籌規劃、租購并舉。統籌供需、近遠期、熱點與非熱點、增量與存量,考慮城市發展、產業布局、人才引進、公共配套等因素,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住宅用地供應工作的明確要求,進一步加大住宅用地供應。保障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應,增加租賃住房用地供應規模,切實做好合肥市住宅用地分類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形成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