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國內市場之后,洗碗機產品就迸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盡管洗碗機產品屬于舶來品,但其解放雙手,清潔餐具的核心賣點,與有效提升生活品質的產品體驗,很快獲得了國內用戶的認可,并迅速融入了中國市場。
其后幾年,洗碗機在國內市場一直保持著令人滿意的增長速度,即使是在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年,洗碗機品類依然沒有收受據顯示,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0年洗碗機市場零售額為87億元,同比提升25.3%;零售量191.9萬臺,同比提升31.0%。其中,線下市場零售額47.6億元,同比提升14.1%,零售量為77.9萬臺,同比提升10.6%;線上市場零售額39.5億元,同比提升42.2%,零售量114.0萬臺,同比提升49.8%。
相比之下,洗碗機市場的繁榮,也不能掩蓋秩序的混亂。在市場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其中,但在五花八門的產品,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哪些產品更具品質,哪些功能更加實用,哪些產品更節能……產品太多,標準紛亂,消費者信息相對較少,難以分辨。
好在這樣的局面即將改變。2021年的4月1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制定的《洗碗機國家能效標準》正式實施。據了解,該《標準》不僅規定了國內洗碗機的耗水耗電量、洗凈性能、烘干性能等標準指標,還為行業監督管理,淘汰高耗能、低性能產品,引導市場向高效能產品邁進提供了技術依據。
針對洗碗機的挑選和購買等方面,消費者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比如消費者最關心的“洗碗機是否費水費電”、“清洗干凈程度”等問題,都可以通過標準對具體產品進行對比和認知。而對企業來說,《標準》也有有著積極的意義。企業方面也可以通過標準的了解,去進一步升級和改良自家的洗碗機產品。
不過,《標準》的實施,也會對一些洗碗機廠商造成沖擊。首當其沖的就是一些渾水摸魚的廠商,他們看見洗碗機市場的火爆,于是倉促入局,做出來的產品,在品質上不夠過硬,也很難符合《標準》的規定,在《標準》出現后,就會被打回原形,被市場所淘汰。
而另一方面,一些較大的廠商,甚至一些頭部廠商也會受到一定波及。在很多廠商的宣傳中,總是將自身打造成某一類洗碗機的“引領者”、“開創者”云云,在宣傳上具有相當的煽動性和夸大性,然而當《標準》出臺以后,標準才是硬道理,消費者也有了更加直觀的標準,可以打破宣傳迷霧,去更加科學地挑選符合標準的產品。換言之,就是消費者鑒別洗碗機產品的能力將得到提升,而洗碗機廠商在品控和宣傳策略方面還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從這個角度來講,洗碗機國標的出臺,動了許多人的奶酪。但這個奶酪,動的好。
關鍵詞: 洗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