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了《1-11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報告顯示,1-11月房地產企業拿地同比增長13.8%,11月拿地規模減少;房企投資力度同比增強,第二陣營企業追規模擴土儲;土地市場重倉二線城市,加大長江中游布局。
1-11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28493億元,拿地規模同比增長13.8%。TOP100門檻值升至73億元,環比增長17.7%,TOP100企業招拍掛權益拿地總額占全國300城土地出讓金的比例為52%。
1-11月多數企業拿地均值高于上年。50家代表房企1-11月月均投資額1925億元,顯著高于2019年月均水平。34家房企2020年前11個月月均拿地金額超過2019年月均值,其中奧園和越秀1-11月月均拿地金額較上年增加1.5倍以上,綠城在一倍以上,這些企業逆勢拿地擴儲;15家房企1-11月月均拿地金額不及上年月均值,其中世茂和富力前11個月月均拿地金額較上年減少60%以上。
11月房企拿地規模再減少。一季度,部分城市土地交易市場受疫情影響暫停或放緩推地,50家代表房企拿地規模處在較低水平;進入二季度,房地產市場信心逐漸恢復,各地優質地塊推出量增加、企業資金面有所改善,多重因素影響下50家代表房企加大投資力度,5月經歷短暫回調后6月回升至上半年最高點。經歷二季度的集中補倉后,三季度房企回調拿地節奏,投資規模整體低于上季度。進入四季度,房企拿地規模進一步減少,10月、11月呈持續下降趨勢50家代表房企中,32家11月拿地金額較前10個月均值出現下滑,這一比例較10月時有所下降。
1-11月,房企投資力度同比增強,50家代表房企拿地銷售比均值為34.8%,較上年同期增長1.3個百分點。
分陣營來看,排名11-30企業投資提速。排名前10企業規模領先,土儲足以支撐未來發展,在投資方面更加謹慎,拿地銷售比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至31.5%;排名11-30陣營企業追求規模適度增長,在投資方面表現出較為積極的態度,拿地銷售比同比增長4個百分點至40.1%,為三個陣營中最高;排名31-50陣營企業拿地銷售比明顯低于平均值,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至30.9%。
1-11月,房企重倉二線,城市群中長三角熱度持續,長江中游布局力度加大。從布局城市等級來看,50家代表房企前11個月在二線城市的投資面積占比達到了51.5%,三四線為43.8%,一線占比為4.7%。從布局區域來看,企業熱衷于在長三角、長江中游、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和京津冀五大城市群拿地,占比合計達到57.3%,其中長三角熱度持續,占比仍高達24.9%;長江中游布局力度加大,占比較1-10月上升0.2個百分點至12.3%。
從各城市群拿地金額來看,長三角熱力不減。1-11月,長三角TOP10企業拿地金額4175
億元,依舊位居四區域首位;中西部TOP10企業拿地金額3174億元,位列第二。拿地面積來看中西部TOP10企業拿地面積以10556萬平方米位居四區域首位,繼續領跑。值得關注的是,香港置地今年2月以311億元拿下上海徐匯區地塊,刷新了全國總價記錄,并憑借該地塊位居1-11月長三角拿地金額第八。
從全國住宅用地成交總價TOP10來看,11月份入榜地塊集中于深圳及廣州,成交金額門檻為38億元。入榜地塊中,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地塊以總價127億元位居榜首,深圳共入榜4宗地塊,總成交金額為336億元;廣州有2宗地塊入榜,總成交金額87億元。此外,珠海、武漢、廈門及泰州各入榜一宗地塊,成交價分別為105億元、66億元、52億元及46億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經濟全面復蘇、資金相對寬松下,房企拿地積極性逐漸提高,多地再次出現高溢價率土地成交,特別是廈門等地再次出現歷史最高總價百億地塊,使得土地市場熱度持續提升。張大偉分析稱,疫情對房企的資金鏈影響雖然大,但國內融資難度降低,部分企業拿地積極性再次出現了提高。房企開始積極拿地,主要是為了追求市場規模。
關鍵詞: 房企